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
小米生态链

读后启发:
0、 生态链圈层
1、生态链模式
小米:
竹林:好的生态模式
成竹之前,小米为生态链企业提供,庞大的用户群、充足的资金支持、相对成熟的产品方法论,以及强大的供应链资源,短时间被投资企业内进入成熟期;
成竹之后,被投资企业根系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,并且在共同、采购供应商议价、技术人才共享多方面形成协同效应,各企业都能吸收更多的营养,地下的根系逐渐发达,竹笋真正成长为竹林,整个生态实现不断的繁衍迭代,生生不息。
舰队:互利依存的模式
航空母舰,是一支舰队的核心舰船,也为其他船只提供补给, 同时指挥作战
小米对生态链企业,提供了品牌支持、供应链支持、渠道支持、投融资支持,并且向生态链公司输出方法论、价值观和产品的标准 ,初创公司可以专心做好产品。
小米对于生态链而言是航母,为其提供多层面的平台支持;生态链公司对于小米而言,是后院的金矿,增加了小米的想象空间。
2、生态内关系
小米:
竞争关系:小米对投资企业有投资保护期,但不意味着护弱,内部竞争力强是外部竞争力强的基础。
荣辱与共:生态链是共荣辱的,单个品牌的品质问题可能导致连带的恶性放大效应
3、人才与管理
小米:
蒙古军团:激励机制
借鉴蒙古军团无军饷制度,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,投资但不控股+上市前不参与分红
特种部队:人才选择
挖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,他们就像是特种兵,有经验,单兵作战效率很高。
工程师顶上投资的位置:忠诚度、内外链接话语权、专业力多方面的考虑
4、经营创新
小米:
小站练兵: 与其改造旧部,倒不如在体系外组建一个全新的团队,从零开始,让其承担开创性的业务。
新模式交给新团队,不失去自己本身的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的优势
序一
在2013年年底,我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(Internet of Things,物联网)趋势。当然,那个时候只是看到趋势,而IoT成为真正的现实至少还需要5年或是8年。我们决定,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小米,提前布局IoT。
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,我们投资了77家企业,已经有30多家发布了产品,这些产品几乎没有失败的。我觉得是大家实践了小米模式,所以产品获得了成功。
用互联网思维去提升效率,其实这里面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,效率隐藏于所有的环节之中,看你如何把它挖出来。
小米模式的本质是效率
用互联网思维去提升效率,其实这里面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,效率隐藏于所有的环节之中,看你如何把它挖出来。
其实,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的模式本身也是从效率出发。我们用“实业+金融”双轮驱动的方式,避免小米成为一家大公司。如果我们自己搞77个部门去生产不同的产品,会累死人,效率也会低下。我们把创业者变成老板,小米是一支舰队,生态链上每一家公司都是在高效运转的。
小米模式的另一个视角:从消费者的视角解读小米模式,就是高品质、高性价比。
用户只要看到小米或是米家品牌,就不用思考,不用犹豫,一定是品质最好的,一定是同类产品里性价比最高的